上世纪70年代,越南曾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排华事件,军警们在街上挥舞棍棒,暴力的寻找着居住在当地的华人华侨。据资料记载,共有20多万华人华侨在当年被越南当局赶出了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房屋被洗劫一空,更多的人因为交出不12两黄金的“赎身费”而惨遭杀害。
这是一段越南华人与华侨不愿回忆,却又真实存在的历史。
1976年,越南完成统一,北越取得了胜利。在统一后,越南政府将南方的私人企业收归国有,致使不少华侨华裔财产被没收,并受到残酷的政治压迫,许多人抛弃财产甚至携家人逃亡。
紧接着,政治打压更加严厉。当年,越南在南方进行人口普查和国会代表选举时,强制要求南方华人按照前南越吴庭艳政权时期的国籍登记。这一措施彻底否认了越南对过去华侨双国籍政策的承认与谴责。北越的华侨双重国籍也被拒绝承认,越南政府逼迫所有华人放弃原有国籍,改为越南国籍,并宣誓效忠。
政治压制之余,经济打击更是致命。1976年,越南推行社会主义改造,名义上是合理政策,但实际上却成为剥夺华人财富的工具。西贡堤岸区90%的华人商铺被查封,华人企业达1.2万家被没收,占南方私企总数的83%。这显示出黎笋政府的赤裸裸打压。
此外,1978年3月越南实施货币改革,废除旧币,却对持有旧币的华人毫无补偿。结果导致华人存款贬值99%。黎笋政府通过多次改造运动、货币兑换、没收华人社团资产、冻结银行存款、封闭进出口贸易等手段,将华人经济势力几乎彻底铲除,估算被没收资产价值高达120亿美元(以1978年美元计)。
不只南方,北方华人也遭到无情打压。1976年起,越南政府开始挑拨北方本地越南族与华侨矛盾,实行“户籍清理”政策,取消20万华人城市户口,强制迁往偏远“新经济区”。
1977年初,越南掀起全面排华浪潮,在芒街、老街等边境城市设立16个强制离境点。最初强迫边境地区华人迁移,随后大规模驱逐出境。到1977年底,已有4万多华侨被迫回国。
1978年3月,越南限制华人从事21种行业,几乎切断他们的谋生途径;4月,强制征收华人“超额房产”,意图剥夺他们的居住权。自7月起,每天约有5000名华人被武装押送至中越边境。被驱逐的华人及越南公民累计超过20万。党政军部门的华人也遭大清洗。
还有其他统计数据表明:从1977年到1978年,仅仅一年的时间里,200多万难民被迫离开越南,其中三分之一的侨民葬身海上或离奇失踪,而绝大部分都直接死于越南人的枪口之下,前前后后加起来罹难总人数高达150万。
在这一波反华浪潮中,众多华人被迫离开,有些成功回国,有些获得联合国难民救济署保护。但最令人痛心的是,许多被驱赶的华人惨死于越南境内。
惨状之根源,在于黎笋政府的强制规定。越南当局要求每位出境华人缴纳高达12两黄金的“赎身费”,无法支付者被逮捕处决。
越南的排华行为,很快就在国际上引起重视。
1978年,载有2564名难民的“海虹号”船先后被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等地拒绝登岸,致使他们绝望的漂泊在公海上,面临死亡的威胁,却在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伸出援手。
当时的德国政府也曾犹豫不决,虽然战后收留了几百万来自东欧的难民,但从来没有收留过欧洲之外的难民,总理勃兰特的难民接收政策,曾获得197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然而,就连他都不愿意接受越南华侨难民,直到下萨克森州州长 Ernst Albrecht站出来,他悲悯这场人间惨剧,决定收留1000名越南华侨来西德,这一举动改变了德国政界对华侨难民的态度。
“实在看不下去了,不能大家都在观望这样一场人间惨剧。”德国政治家、时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恩斯特·阿尔布雷希特(Ernst Albrecht)决定,从“海虹号”难民船上收留1000名越南难民来下萨克森州,所有费用由该州承担。
1978年12月,第一批163名难民抵达下萨克森,ErnstAlbrecht对他们说:“我们知道你们经历了多少苦难,我们与你们同在,你们来到了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国家,你们不需要再害怕,而是可以勇敢和乐观地开始你们的新生活”,在他的影响和推动下,德国政府和社会为这些难民提供了社会福利,就业援助,语言培训和文化适应等方面的帮助,使他们能够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德国政府答应收留1万名越南华侨难民,后来提高到2万,至1982年,德国实际接收人数达到了4万多,这段历史令人唏嘘,但它确记录下了德国人陪伴越南华侨难民度过至暗时刻的那段岁月。
值得注意的是:“海虹号”船上的2564名难民最后分别被德、法和加拿大等国接收,而第一个表态接收他们的下萨克森州州长 Ernst Albrecht,就是当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父亲。
阳美网配资-阳美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股票配资论坛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