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4日,随着湖南和平解放,萧劲光带领的12兵团顺利进驻长沙。解放军的到来令长沙市民欢欣鼓舞,街头巷尾弥漫着“欢迎我们的军队!”、“活捉蒋介石、白崇禧!”等激动人心的口号。人们纷纷自发走上街头,迎接这支期待已久的解放军。
然而,长沙的解放并不仅仅是欢庆,后续的工作也让萧劲光一时间陷入了繁忙之中。那天,一个突如其来的报告引起了萧劲光的注意——一个老农民来找他,称一野第二兵团司令许光达是他失散多年的儿子。老人已经二十年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孩子,看到一张报纸上的照片后,坚信眼前的许光达就是他失散的儿子许德华。为了核实此事,萧劲光立刻做出了安排,让老人进来。
老人手中紧紧攥着的报纸,封面上的照片正是许光达。照片中,这位英俊的军官正是带领部队解放兰州的主力。老人激动地说:“这人就是我的儿子许德华,我二十年没见他了,请您帮我查证一下。”萧劲光立即向中央报告了这一情况。几天后,中央确认“许德华”正是许光达,原来这是许光达曾使用的化名。得知这一消息后,老人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他无法相信他失散已久的孩子竟然还活着,且已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重要将领。
展开剩余79%那么,许光达为什么在这二十年中与家人断绝了联系?他的传奇经历又是怎样的呢?这段离奇的历史要从1916年那场大雪说起。
许光达190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排行第五,乳名叫“五伢子”。那时,清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社会动荡,农民们生活贫困,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由于家中人口众多,许光达的家境非常贫困,时常面临温饱问题。6岁那年,许光达就被迫到地主家放牛,在路上他总是会经过一个书院。这所书院里只有富贵人家的孩子才能入学,而授课的邹希鲁老师,是位曾参加过戊戌变法的举人。
邹希鲁曾有过一段不如意的仕途生涯,后来回到家乡做起了教书先生。许光达常常驻足窗前偷听课文,不时偷偷走进窗下聆听。尽管贫穷,但他心中有着对知识的渴望。1916年冬天,一场罕见的大雪席卷了大地。许光达依然坚持偷偷去学堂听课,雪越下越大,最终他被积雪掩埋,在窗下冻晕了过去。邹希鲁发现后,把他扶进家中,给他喝了姜茶,直到他慢慢苏醒。
邹希鲁被许光达的执着学习态度所感动,得知他家贫困到无法供其读书时,便决定让他免费读书。五年后,许光达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进了长沙师范学校,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次命运的转折。
然而,在进入师范学校的第二年,邹希鲁家中遭遇了重大变故——邹希鲁的哥哥和妻子先后去世,家中只剩下三个女儿。为了照顾孤女,邹希鲁决定为二女儿邹靖华与许光达定下婚约。尽管许光达年仅14岁,邹靖华才9岁,但两家人早已为他们的婚事做了安排。许光达也没拒绝,因为在早些年上课时,他已对比自己小五岁的邹靖华产生了感情。
随着时光流逝,许光达逐渐树立了自己的革命理想,投身于学生运动,并于1925年加入了党组织,正式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之后,他通过组织安排进入了黄埔军校,开始了军事生涯。
然而,这一切的波折与坎坷才刚刚开始。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许光达与邹靖华的婚姻也经历了十年的分离与考验。在南昌起义失利后,许光达与部队转移到广东,一路上艰难行进,面对敌军的追击,他们顽强抵抗,最终成功突围。每一次危机的到来,许光达都以坚强的意志带领队伍拼死抵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
然而,命运的捉弄却没有停止。许光达在广东时,竟被国民党部队抓住,成为他们的“兵运”工作者。他以化名“许泛舟”混迹其中,积极向工人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迅速获得了一大批工人的支持,但最终身份暴露,特务们在疯狂追捕下,许光达不得不再次逃亡。
许光达的经历充满了鲜血与泪水,而这段革命生涯,竟在1949年终于迎来了久别重逢的时刻。当时,解放军已成功进驻长沙,而许光达在解放兰州后,媒体报导的照片竟让许光达的父亲许子贵认出,原来,自己的儿子许光达依然活着!
许子贵带着疑惑与希望前往长沙,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确认了自己的儿子正是那位英勇的解放军司令。在经过验证后,父亲和儿子终于在20年后有了亲情的再聚。尽管两人未能立即团聚,但许光达依然通过写信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着自己的思念。
1950年,许光达才得以抽空回到家乡探亲。而这一切,历经艰难与岁月的变迁后,终于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发布于:天津市阳美网配资-阳美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股票配资论坛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