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行情真是风水轮流转啊!笔者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2020年之前,银行这类的工作,在211、财经类双一流院校的校招中都是最不起眼的存在。
当时笔者还记得,不少经管类专业的2020届毕业生表示:银行的工作太一般了,稳定性不如公务员,工作轻松程度不如其他央国企,发展上限比不上公务员,薪资收入还不如私企!一般都是找不到更好工作的人才会去考虑银行。
紧接着第二年就发生了“口罩事件”,那也是就业市场最大的一次转折点,倒闭的私企一家接着一家,大批毕业生涌向考公、考研和央国企,就连银行也成了香饽饽了,而从那年开始,银行在校招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大银行录用名单揭晓:人才选拔标准和偏好大不相同
就笔者所在地近几年的就业情况来说就能明显感受到就业的紧迫和学历的贬值:2020年之前211的本科生去银行很轻松,而几年过去了,还是那几家银行,录用名单从本科生变成了硕士生。
今年三大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和中信银行)的录用名单也陆续揭晓,令人意外的是,这三家银行在招聘环节对毕业生的选拔标准和偏好大不相同,尤其是在高校背景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
先来说说中国银行,中行2025年总共招录3510人,其中来自985高校的达581人,其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人,其中江苏省内的985/211高校毕业生占据的份额较大,整体来看,中行招聘明显偏向高学历人才,生源质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
银行的招聘同样注重高学历背景,中信银行2025年秋季校园招聘已公示16批次,共录用4327人,其中985高校毕业生783人,其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1047人,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银行的招聘人员中,留学生人数占比在31%左右,可见中信还是比较偏爱这一群体的,反观国银行录用的留学生占比仅有5.9%。
至于中国邮储银行的生源,在这三家银行中就处于垫底的状态了,以中国邮储银行江苏分行为例,2025年第一批共招录226人,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只有23人,占比仅为10%,且招录人数靠前的院校大多是普通本科院校,不少二本民办学院的学生也进入了录用名单。
而像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毕业生,每所学校仅录用1人,对比中国银行的数据可谓是差距尽显:南京大学22人、苏州大学17人、南京师范大学14人、东南大学13人、中国矿业大学12人等。
了解企业的招聘的整体偏好,对于就业生而言至关重要
了解企业的招聘数据、和招聘偏好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对于正处在就业期迷茫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未来想往银行方向发展,那么了解不同银行的企业文化、业务特点和人才需求,会帮助同学们选择出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
我们以中信银行为例,帮助同学们找到了解企业招聘需求的方向和思路。中信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一直以来都以创新和灵活著称,其对于国际业务的拓展和创新金融产品有一定的需求。
了解了这些背景就能明白,为何中信银行在招聘中偏爱留学生了,因为留学生通常具备语言优势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符合中信银行对国际业务的发展需求。
银行作为典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其招聘策略必然与其业务定位、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不同银行的招聘标准差异,为不同背景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非名校毕业生可能更适合将求职目标锁定在邮储银行等对学校背景要求相对宽松的金融机构;而名校毕业生则可能在中行、中信等银行获得更多机会。当然,无论来自何种背景,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始终是就业竞争的关键。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阳美网配资-阳美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论坛平台查询-股票配资论坛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